全國統一服務熱線:4000 517 217

          2018兩會議食廳 代表委員共話科技創新與食品安全

          導讀

          f1aaaed8ebee4a7bb773be948ef24c5e.jpeg


          由中國經濟網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舉辦的第七屆“兩會議食廳”活動在京舉行。來自食品行業的多位代表委員、相關主管部門領導以及行業專家以“科技創新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為主題,深入探討了在營養健康升級背景下,科技創新和食品安全的發展與挑戰。


            252dec5b1c0c47fb8e8f1f707673cd96.jpeg

            代表委員就“如何促進食品安全向營養健康升級”話題開展深入探討 


          f309d6059bd4459ca841c7f368586c89.jpeg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二商東方食品集團總經理唐俊杰


          7957b0d4932447dd95ba0410e6771a25.jpeg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眾品食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獻福


           e99fb54ed5b7465da81660bf4e068013.jpeg

          全國政協委員、陶然居飲食文化集團董事長嚴琦


           e57faaf928e64a559bf951e41d794c6e.jpeg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


           03d17711efee4527871870558512b080.jpeg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邵薇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對食品的健康需求不斷增長。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創新食品藥品監管方式,注重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提升監管效能,加快實現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讓問題產品無處藏身、不法制售者難逃法網,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全。”


              對食品領域來說,如何在滿足消費者健康需求的同時,做好食品安全防控工作,讓大家吃的更營養、更放心,是整個行業共同的目標。而在這個過程中,必定離不開科技創新。

           006635fbd2bd4880b63549ff91a9c1c3.jpeg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科技和標準司副巡視員任玫玫


           cee60ef9e99d4dc4828b5926c1d4c38c.jpeg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


           99ad310e16e24efb9c71b6e93e3afeeb.jpeg

          全國政協委員、農科院質標所研究員王靜

           

           f309d6059bd4459ca841c7f368586c89.jpeg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食品研究院副院長喬曉玲


           db500c24506d45faa155ba536c75535f.jpeg

          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慶國

           

            與會嘉賓分別就“如何促進食品安全向營養健康升級”、“科技創新將帶來怎樣的新挑戰和機遇”話題暢談交流,從專業角度出發,為新時代的食品安全工作建言獻策。


          食品安全離不開科技創新

          每逢兩會,食品安全問題都是公眾關心、代表委員熱議的民生話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創新食品藥品監管方式,注重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提升監管效能,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全。

          “沒有科技創新就沒有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也就難以應對越來越復雜的食品安全問題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提出的新要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舉例說,我國自主研發的竹葉抗氧化劑,能夠有效地使油炸食品中的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大大降低,這種抗氧化劑又是天然提取物質,盡管與人工的作用無異,但卻很好地迎合了消費者對天然添加劑的追求,“這就是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食品安全水平提高、滿足人們對食品安全新需求的具體表現”。

          “科技創新在保證食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慶國認為,科技創新既可保證產品成分的安全,又能保證食品原材料被充分利用而不被浪費。他舉例說,一些植物的部分有效成分本身是天然的、健康的,通過一些新技術提取出來就可以用在食品工業上,但很多食品原材料在未掌握創新科技之前,只能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比如,過去做葡萄酒,葡萄籽基本上被扔掉,現在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在葡萄籽中提取出葡萄多酚、花青素,再提取葡萄籽油,剩下的渣子還可以做成飼料,實現了食品原材料的充分利用。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強烈,但食品安全領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很突出。從社會需要看,人們對食品的追求正在發生變化,從要吃得飽轉變為要吃得好,即要求食品要安全、營養、健康。

          盧慶國代表表示,當食品產業不斷向健康營養的方向轉變時,專家、媒體、企業等各方面都應積極加以引導。他建議,專家要更多地給消費者普及營養健康的知識;媒體要更多地去宣傳營養健康,以及食品營養成分對公眾健康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導消費者認知食品中的各種有益成分和健康關系;企業則應開動腦筋開發出更多品種來滿足市場需求,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新技術助力行業規模發展

          安全食品既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但歸根到底是“產”出來的。換言之,如果不能通過科技創新加快推動食品產業的轉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根本上提升“產”的水平,“管”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如今,我國肉類產業的規模發展,就是源于新技術在肉類生產加工過程中的應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食品研究院副院長喬曉玲介紹說,各類新技術的應用,促進了肉類行業從小作坊屠宰,到規模化發展的華麗轉變。比如,屠宰技術方面,從一人一刀的小作坊屠宰,到目前實現了機械化、規模化、現代化的屠宰方式,以及通過冷卻、排酸,延長肉品的貨架期;產品質量方面,從原料的控制,生產過程的規范,到加工裝備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加工工藝技術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肉類抽檢合格率達到97%,“這都是科技創新給肉類行業帶來的實惠”。

          我國肉類規模以上企業仍是少數,80%的企業還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裝備水平以及生產技術規范、生產質量過程管理方面還有欠缺。”喬曉玲委員認為,科技進步必須跟上產業的發展,目前的肉類產品距離高品質和更營養仍有差距,需要更多有前瞻性、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新技術應用,圍繞市場經濟、循環經濟,更好地將肉類產品與營養健康結合。同時,加大新技術在中小企業中的推廣和應用,從而滿足消費者對更高品質肉類產品的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實現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讓問題產品無處藏身、不法制售者難逃法網。

          “對于生鮮食品,食品安全涉及源頭養殖、生產加工、倉儲運輸、城市配送、終端銷售,要形成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覆蓋的監管制度,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眾品食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獻福介紹說,目前在整個生鮮供應鏈體系中,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落后、人均冷鏈物流資源占有率低等問題,都是制約食品安全的重要原因。

          朱獻福代表認為,保障生鮮食品安全,必須大力發展生鮮供應鏈體系,實現全程監管,從各個環節保障食品安全。如今,經過了25年的不斷創新和轉型升級,河南眾品食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融入科學技術、管理技術,以及金融科技,將物聯網、IT等新技術與生鮮食品產業鏈融合,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原料采購、生產加工、流通加工、溫控倉儲、冷鏈運輸配送、終端等生鮮產業鏈各個環節,實現了供應鏈的在線化、數據化,用技術保障了食品安全。


          新技術促進食品業提質增效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狀況持續穩中向好。從2017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結果看,我國食品平均抽檢合格率為97.6%,比2016年提高了0.8個百分點。從抽檢發現的問題看,微生物污染超標、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農藥獸藥禁用及殘留、重金屬污染超標等問題還依然存在。

          為什么會有這些問題存在?“80%以上的食品實際上是來源于農產品。因此,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就直接關系到食品安全的問題。”長期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研究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科院質標所研究員王靜認為,落后的生產模式、總體信用體系建設相對滯后,以及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謠言傳播和源頭污染都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如果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依靠轉變生產方式和提高科技創新水平來保證農產品源頭、生產過程和追溯體系的安全。”王靜委員說。

          “新技術的應用給食品工業帶來了新機遇,中國未來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提升,同樣離不開各類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這也是食品科技界需要不斷研發和努力的方向。”孫寶國委員介紹說,比如目前給食品罐頭防腐的技術,采用了新的常溫滅菌方式,運用這一技術能很好地保留食物的原味,從而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歡迎。

          盧慶國代表也舉例說,一些食品天然色素本身擁有營養成分,但因為環境污染,運輸和包裝過程中可能會帶入微量的蘇丹紅,只要依靠科技手段就可以檢測并去除這些成分。“目前,我國植物提取技術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只要政策支持,整合科技資源,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完全有可能使植物提取物產業成為世界領先的產業。”盧慶國代表信心滿滿地說。

          食品安全是健康中國的基礎。“盡管我國食品安全水平穩中向好,但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的常識還很欠缺,比如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孫寶國委員建議,食品企業在產品標示方面,不能標注“不添加、無添加、零添加”等字樣,避免誤導消費者。

          朱獻福代表則建議,要通過加大對消費者食品安全方面的宣傳教育,使消費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識和健康飲食知識,使消費者增強食品安全意識,提高辨別問題食品的能力,自覺抵制“問題食品”,把不合格食品杜絕于消費者的消費視野之外。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制服| 亚洲国产免费综合| 亚洲av中文无码|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久久久亚洲精华液精华液精华液| 亚洲午夜无码毛片av久久京东热 | 亚洲白色白色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女人aaa毛片在线| 亚洲av综合av一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老司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 亚洲最新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精品国产第1页| 亚洲性一级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乱人伦中文字幕无码| 日韩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怡红院亚洲红怡院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乱码| 亚洲女子高潮不断爆白浆| 日韩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 亚洲宅男天堂在线观看无病毒|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黄桃|